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五十九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 五十九 示例 顺序号 文献题名 文种 中文略 刊名 年 期 本栏报道的是我刊编辑部最近收集到的工业陶瓷文献。读者如需复印,可直接与我刊编辑部联系,但
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 五十九 示例 顺序号 文献题名 文种 中文略 刊名 年 期 本栏报道的是我刊编辑部最近收集到的工业陶瓷文献。读者如需复印,可直接与我刊编辑部联系,但请写明“顺序号、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等内容。收费标准:每篇18元(包括检索费、复印费及邮寄费)。 基于CFD-DPM的陶瓷料浆喷雾干燥过程数值模拟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针对陶瓷料浆喷雾干燥过程中干燥塔内气固两相流动及传热传质复杂,温度场、速度场、湿度场、颗粒直径分布等难于测量问题,基于CFD方法,采用DPM模型描述陶瓷料浆颗粒运动轨迹,构建陶瓷料浆喷雾干燥过程二维轴对称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搭建喷雾干燥试验装置,开展了陶瓷料浆喷雾干燥实验,实验测得颗粒直径分布、颗粒湿含量与模拟结果吻合,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陶瓷料浆喷雾干燥过程数值模拟得到了干燥塔内空气湿度、速度、温度分布,以及颗粒的运动轨迹、湿含量情况,可为陶瓷料浆喷雾干燥塔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焙烧对铝土矿尾矿相转变 失重率及平均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本文对铝土矿尾矿以不同温度进行焙烧,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差热-热重分析、平均粒径与比表面积分析等分析手段详细表征了焙烧温度对铝土矿尾矿主要矿物的矿相转变,尾矿的失重率及平均粒径与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尾矿中的一水硬铝石及高岭石在600℃以前完全分解,分别转化为刚玉相及偏高岭石相;伊利石在500℃以上开始脱水生成脱水伊利石相;石英相、赤铁矿相与锐钛矿相基本无明显变化;由于一水硬铝石及高岭石在400~600℃之间完全脱除结构水,尾矿在此温度区间剧烈失重8.4%左右;随焙烧温度的提高,铝硅酸盐矿物逐步脱水分解导致尾矿的平均粒逐渐减小,比表面积逐步增大;但高于800℃以上,在脱水伊利石相与赤铁矿相接触面处,由于K 2 2 2 3 2 3 塑化型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为了解决泡沫混凝土遇水浇筑时浆体和气泡群分离的问题,在泡沫混凝土中掺加可塑剂形成塑化型泡沫混凝土。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试验方法,对影响塑化型泡沫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讨论了水胶比、胶砂比、减水剂掺量、可塑剂掺量、微生物多糖种类和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对塑化型泡沫混凝土28d龄期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配比合理的塑化型泡沫混凝土可在水下浇筑成型并且产生强度,满足工程的要求。 5A分子筛的改性制备及其对汞的吸附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以5A分子筛为原料,Ce(NO 3 3 2 2 2 2 2 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水中活性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对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吸附去除活性红染料的行为进行了研究,探讨了pH值、吸附剂用量、NaCl浓度等因素对吸附脱色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改性硅藻土投加量为6g/L,溶液pH值为6,NaCl浓度为4mol/L,该吸附剂对活性红溶液的脱色率可达95%。实验结果也表明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64.94 mg/g。热力学研究表明氢氧化镁改性硅藻土对活性红的吸附是一自发、放热过程。 三维有序大孔Fe N TiO 2 复合型光催化剂制备及光催化性能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以一定比例钛酸四丁酯、乙醇、醋酸、硝酸铁、尿素和水配制的溶胶溶液为前驱体,对聚苯乙烯(PS)胶晶模板进行填充固化,并通过煅烧去除模板,得到三维有序大孔(3DOM)Fe/N/TiO 2 2 2 磷渣在水及模拟水泥浆体孔溶液中的溶解特性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本文研究了磷渣在水及模拟水泥浆体孔溶液中的溶解特性。采用可见光分光光度法、SEM和XRD等分别研究了磷的溶解规律、溶解前后磷渣的结构与组成。结果表明:磷渣中磷在水中的最大溶出量为0.009%。而在模拟水泥浆体孔溶液中浸泡时,磷渣开始解体,参与化学反应使得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粗糙,有斑驳状物质生成。随着磷渣比表面积的增加,磷渣中的磷的最大溶出量依次增加,且在达到最大溶出量0.102%后,又逐渐减小。不同Na/K摩尔比对磷渣中磷溶出量有一定的影响,当Na/K摩尔比为0.5时,磷渣中磷的溶出量最大为0.048%。 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通过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和TOC吸附试验研究了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量与吸附时间和减水剂浓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水泥对聚羧酸减水剂的吸附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最终达到平衡。通过Gibbs吸附等温式得出吸附量随浓度的增加存在饱和吸附量,并根据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计算出其饱和吸附量。 水泥固化制革污泥中Cr的浸出行为及形态分析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采用水泥固化/稳定化技术处理制革污泥,对固化后Cr(Ⅵ)的累积浸出浓度效果进行研究,结合X射线衍射和改进的BCR连续浸提法分析了制革污泥水泥固化前后矿物组分的变化与不同形态的Cr在水泥固化体中的含量。结果表明当水泥浆的水灰比为0.8时水泥固化体中水化反应较完全,固化能力较好。制革污泥经过水泥固化之后Cr(Ⅵ)一部分被固化在CaCrO 4 线状MA-AA-MAS聚羧酸陶瓷分散剂的制备工艺及其性能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采用水溶液聚合法,以异丁烯磺酸钠(MAS)、丙烯酸(AA)和顺酐(MA)为主要合成原料,合成了一种线状MA-AA-MAS聚羧酸陶瓷分散剂。采用FT-IR手段对其官能团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通过正交和单因素试验以确定各单体比例和研究各单体用量及聚合反应条件对陶瓷坯体料浆流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该分散剂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MAS)∶n(AA)∶n(MA)=1.0∶3.0∶1.0、w(APS)=8%、聚合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5 h。当分散剂的掺量为0.35%(相对绝干料浆质量)时,料浆体系的黏度仅为78.2 MPa·s。 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钎焊技术的研究进展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本文概括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特性以及真空钎焊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铝基复合材料真空钎焊技术的研究进展。从复合材料自身的特点、钎料成分设计、润湿机理及钎焊工艺参数等方面分析了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真空钎焊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思路和设计方案。 SiC粉末制备技术及其烧结助剂的研究进展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碳化硅(SiC)陶瓷由于具有高温强度高、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热导率高、化学稳定性好等一系列优异性能,在机械、化工、能源和军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SiC粉末的各种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烧结助剂的应用现状,阐述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并对几类烧结助剂体系进行了比较。最后展望了各类制备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指出了AlN-Re 2 3 具有三维多孔结构钛箔表面上液相沉积法制备柔性DSSCs光阳极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用双氧水氧化法将钛箔表面氧化为三维多孔结构,以其为基板,用液相沉积法在氧化后的钛箔表面生长一定厚度的氧化钛膜,并用于柔性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光阳极。60℃沉积、烧结、敏化、组装电池后,AM1.5模拟太阳光照下柔性DSSCs的光电转换效率达2.56%。沉积工艺对电池有明显影响,先在80℃沉积再于60℃沉积制备的具有梯度结构的光阳极,其DSSCs光电转换效率达3.09%。 尿酶对共沉淀法制备球形α-氧化铝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本文以硫酸铝铵(AA)和尿素为原料,酶催化沉淀合成球形氧化铝前驱体,在1220℃高温焙烧,得到粒度均一,安息角为51.8°的α相球形氧化铝。在脲酶作用下,加快尿素的水解速度,沉淀反应从8h缩短到2.5h。并用XRD,SEM,激光粒度仪对前驱体及焙烧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颗粒的粒度分布可以由反应物的配比来控制,随着硫酸铝铵的量0.8mol/L变为1.1mol/L,氧化铝的中位径从5.6μm变为4.6μm。与碳酸铝铵法制备的球形氧化铝相比较,本工艺制备的球形氧化铝能直接干压成型,线收缩率为10.8%,密度为3.8 g/mL,满足精细陶瓷的要求。 化学激发硅灰强化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微观结构及力学性能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化学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抗压强度低,难以满足建筑材料对强度的要求;通过掺入少量硅灰以加速其水化反应,改善化学激发钢渣基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当碱激发剂Na 2 3 2 反相悬浮体系制备高纯多孔二氧化硅微球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本文以有机硅源聚硅酸乙酯(TEOS-40)为原料,经酸催化水解将油溶性TEOS-40水解为水溶性水解产物后通过反相悬浮体系制备得到高纯多孔微米级二氧化硅微球。考察了催化剂盐酸浓度,搅拌速度及成球过程氨水的加入等对微球粒径及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此方法所制备二氧化硅微球球形圆整,比表面积在23.8~637.2m 2 水热法制备CuS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电极及光催化有机磷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采用阳极氧化和水热法制备CuS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电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方法成功制备了CuS二氧化钛纳米管复合电极。研究了复合电极对磷系阻垢剂的光电催化性能,同时详细研究了掺杂物浓度(CuCl 2 2 2 3 石棉绒增强SiO 2 气凝胶隔热材料常压工艺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气凝胶是一种优质隔热材料。本文以石棉绒纤维作为气凝胶的增强材料,以水玻璃为硅源,通过常压干燥工艺进行SiO 2 2 2 劣质原料和工业废料制备高性能陶瓷制品的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利用工业废料粉煤灰和劣质原料风化花岗岩为主要原料,低温烧结制备高性能瓷砖,分析了原料配方、烧结温度等工艺参数对瓷砖物理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制得的全瓷砖性能良好,抗折强度达到45 MPa,吸水率低于小于0.5%,能达到国家标准,节约成本。 超声制备纳米TiO 2 及其光催化活性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09 在超声条件下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TiO 2 2 2 2 2 高镁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形成及性能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随着优质石灰石资源的消耗,我国的资源危机日益严重。众多水泥厂开始使用高镁原料作为原料。本文选取甘肃三易高固气比系统水泥熟料生产线(A线)和陕西韩城韩禹普通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B线)的高镁熟料进行实验(XRD分析、TG-DTG分析、BSE+EDS分析),同时对实际生产的熟料进行岩相显微结构分析。结果表明:A线熟料的C 3 燃烧快速制备铁酸铋复合氧化物及光催化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本文采用新型燃烧剂抗坏血酸,燃烧法快速制备铁酸铋的复合氧化物。经XRD考察硝酸铁和硝酸铋物质量之比对复合氧化物的影响,电镜表征复合氧化物的形貌、BET表征复合氧化物的比表面积、紫外和红外表征复合氧化物的吸光性能。以甲基橙为目标降解物对铁酸铋的复合氧化物进行光催化研究。本文考察了复合氧化物类型、催化剂用量、溶液酸度、双氧水用量、光照时间对光催化效果的影响。最佳光催化条件为催化剂用量为0.01g/L,pH值为5,双氧水用量为60mL/L。BiFeO 3 2 4 9 三维电极法对SDBS的电催化降解 英文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采用PVA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成了一种新型粒子电极-PVA-kaolin,并采用FT-IR,XRD对其进行了表征。实验将其填充在阴阳两极之间,在三维电极体系中对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进行了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PVA浓度0.1g/L,PVA-kaolin投加量13g,pH值为10,SDBS浓度300mg/L,电流密度100mA/cm 2 2 4 TiO 2 负载玄武岩纤维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采用浸渍法将热蚀处理后的玄武岩纤维毡浸渍在Ti溶胶中负载成膜,在300~650℃烧结制备出TiO 2 2 2 2 2 α-Fe 2 O 3 纳米晶自组装磁性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以硝酸铁(Fe(NO 3 3 2 3 2 2 3 2 3 含泥量对掺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集料中砂的含泥量对新拌混凝土的性能和硬化混凝土的质量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高效减水剂对泥成分的吸附作用。通过对C40混凝土进行试验,结果表明,细集料砂的含泥量小于3%时,掺有聚羧酸系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适应性良好,含泥量控制在3%~7%,掺入聚羧酸酯类减水剂HPA-1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损失不明显,能够保证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满足施工要求;当集料中含泥量过大时,萘系高效减水剂有较好的适应性。 Co 2+ 掺杂对Bi 2 WO 6 结构与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采用一步水热合成法制备Co 2+ 2 6 2+ 2 6 2+ 2 6 2+ 2+ 2 6 2 6 2+ 2 6 烧结工艺对Ca 3 Co 4 O 9 基热电氧化物电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采用溶胶-凝胶化学法合成了Ca 3 4 9 3 4 9 3 4 9 3 4 9 3 4 9 -2 矿渣基低温陶瓷胶凝材料固化铁尾矿基础研究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以尾矿堆存为背景,在前期实验基础上选定了矿渣基低温陶瓷胶凝材料为固化剂,研究该固化剂对铁尾矿的固化处理效果,并通过对原尾矿与尾矿固化体进行XRD、SEM表征探究铁尾矿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对浓度为55%的尾矿浆体,当固化剂掺量在5%~6%时,固化体7d强度最高可达0.49MPa,且遇水不泥化,尾矿固化体具有较高的抗剪强度,渗透系数小于10-4cm/s,达到安全堆存的要求;而当固化剂掺量在10%~14%时,固化体具有较高前期和后期强度,7d最高可达1.8MPa,28d强度为2.9MPa,可以满足筑坝要求。 纳米TiO 2 多孔薄膜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 硅酸盐通报 2014 10 本文采用溶胶-凝胶法在载玻片上制备了多孔二氧化钛薄膜,所用原料是钛酸丁酯[Ti(OC 4 9 4 2 2 5 2 2 混凝土静动态轴向拉伸力学性能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为了解动荷载作用下混凝土结构响应特点,探讨轴向拉伸作用下混凝土静动态力学性能关系,通过对棱柱体混凝土试件进行轴向拉伸试验,分析了7种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混凝土试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峰值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应变速率的不同,混凝土试件破坏形态发生了变化;混凝土动态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均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混凝土动态轴向拉伸强度、弹性模量和峰值应变增长因子同动静态应变速率比值的对数呈线性增长关系。 树枝状聚酰胺在水泥颗粒表面的吸附性能及对水泥浆体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以乙二胺与丙烯酸甲酯为单体,通过交替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和酰胺化缩合反应,制得了繁衍代(同心支化官能团数)为0.5~3.5、端基分别为酯基与胺基的具有树枝状分子结构的聚酰胺。通过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谱证实了合成分子结构与设计一致。通过酯基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羧基,制得端基为羧基的0.5~3.5代树枝状分子。研究了端基分别为胺基、酯基与羧基不同繁衍代的树枝状分子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水泥净浆zeta电位和水泥水化过程的影响及其在水泥表面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端基为羧基和酯基的树枝状分子可以吸附在水泥颗粒上,并显著降低水泥颗粒表面zeta电位;代数越高,zeta电位降低越明显,对水泥净浆分散能力越强,证实了树枝状分子作为水泥基材料减水剂的潜在可行性;端基为胺基的树枝状聚酰胺对水泥水化过程几乎无影响,而端基为酯基和羧基的树枝状聚酰胺对水泥水化表现出明显的缓凝作用,代数越大,缓凝作用越强。 利用盐湖提锂副产含硼氧化镁制备粉煤灰磷酸钾镁水泥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利用盐湖提锂副产含硼氧化镁(B-MgO)和磷酸二氢钾(KH 2 4 迁移性阻锈剂在混凝土中的传输模型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在分析迁移性阻锈剂(MCI)在混凝土中传输机制的基础上,借助水分在混凝土中传输行为的研究成果,建立了反映MCI在混凝土中传输规律的数学模型及求解方法,利用MATLAB语言编程实现了MCI在混凝土中传输过程的数值计算,并通过毛细吸收实验对MCI在水泥砂浆中的传质过程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了实验与模型计算结果发现二者基本吻合,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分析MCI在水泥基材料中的传输过程。应用模型分析了水灰比、阻锈剂黏度、混凝土初始水饱和度等参数对MCI传输速率的影响规律,以及MCI在试件不同深度的质量浓度分布。结果表明:MCI渗入试件中的质量浓度及渗透深度随水灰比降低而减小,随MCI黏度降低而增大,同时与阻锈剂的种类和混凝土初始水饱和度密切相关。 锡 钐共掺磷酸盐玻璃的可控发光以及能量传递 英文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通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以及荧光寿命测试,系统地研究Sn 2+ 3+ 2+ 3+ 2+ 3+ 2+ 3+ 2+ 3+ 2+ 3+ 氧化锗对锶钙硅锗体系封接玻璃析晶动力学及性能的影响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在26SrO—26CaO—4B 2 3 2 2 2 T g T c 2 T g T c 2 置换插层制备高岭石 甲醇复合物的机理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分别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和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采用多次逐步置换插层方法制备高岭石——甲醇插层复合物。通过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测定不同插层阶段产物的结构,对不同前驱体制备高岭石——甲醇插层复合物的置换插层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前驱体不同,其置换过程行为不一样。以高岭石——二甲基亚砜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甲醇分子首先以分子状态进入层间,随着置换次数和时间的增长,逐渐以化学键结合于层间,表现为变化较大的层间距;以高岭石——尿素插层复合物为前驱体,甲醇分子直接以化学键结合于层间,表现为比较稳定的层间距。红外光谱研究表明甲醇分子主要与高岭石晶层中的内表面羟基发生作用,形成新的化学键接枝于高岭石层间。 纤蛇纹石短纤维去金属氧化物制备纤维状多孔二氧化硅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基于纤蛇纹石一维纳米管结构和形态属性,以石棉尾矿中纤蛇纹石短纤维为原料,采用酸浸法去金属氧化物,获得纤维状多孔SiO 2 2 2 膨润土对溶液中镍离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研究了膨润土对Ni 2+ 2+ 2+ + + 2+ 2+ 锆石中核原子表面电子态密度的密度泛函计算 英文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通过搜索和调查固化材料的最优包容量,并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对固化材料晶体进行了优化和预测,对锆石中核素原子包容量(x)进行了讨论,对相应的结构性能进行了研究,包括焓的形成、晶格畸变和态密度(DOS)。分别选择了高容量包晶(硅酸锆)和高稳定性能的晶体(Zr 2 2 7 4 水溶液条件下膨润土对葡萄糖分子的吸附作用 英文 硅酸盐学报 2014 11 采用X射线衍射谱和红外吸收光谱分析膨润土对于葡萄糖分子的吸附特性,研究了膨润土的吸附等温线。同时,探究了膨润土与葡萄糖溶液的接触时间及溶液的初始pH值等对于膨润土吸附作用的影响。以Freundlich模型为基础对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水溶液条件下,膨润土中的主要成分为蒙脱石,在其层间能够吸附葡萄糖分子;随着初始溶液pH值的增加,膨润土对于葡萄糖分子的吸附能力逐渐增强,吸附效率逐渐提高。 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陶瓷学报 2014 05 氮化硅陶瓷具有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结构材料。气压法烧结氮化硅能够提高烧结温度从而促进氮化硅陶瓷的致密化,而且适于烧制异形件。因此,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重要烧结技术。本文论述了氮化硅陶瓷气压烧结的基本原理、工艺要求及烧结过程,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气压烧结氮化硅陶瓷在陶瓷轴承、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 碳化硼SPS烧结致密化行为研究 陶瓷学报 2014 05 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工艺,在1600 ℃下对碳化硼粉末进行烧结。研究了保温时间、烧结压力对碳化硼烧结致密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借助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烧结制品物相组成和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保温时间和烧结压力的增加有利于碳化硼的烧结致密化和力学性能的提高。当烧结温度为1500-1600℃时,B 4 反应烧结制备Si 3 N 4 / SiC复合材料 陶瓷学报 2014 05 以Si粉为烧结助剂,采用反应烧结工艺制备出Si 3 4 3 4 3 4 1/2 3 4 3 4 Ca-La-Nb-Mo-O系列化合物合成以及稳定性研究 陶瓷学报 2014 05 采用三步合成法合成Ca-La-Nb-Mo-O系列化合物,并探讨其作为阳极材料运用到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中的可能性。通过研究发现,Ca-La-Nb-Mo-O系列化合物在900 ℃下、还原气氛中的稳定性,随着Mo含量提高而降低;烧结性能随着Mo的含量增高而改善;电导率随着Mo含量提高而增高。CaLaNbMoO 8 2 2 -1 -1 烧结温度对低密度陶粒支撑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陶瓷学报 2014 05 采用氧化铝含量为65.6%的铝矾土和二氧化硅粉制备了莫来石-石英质低密度陶粒支撑剂材料。利用SEM,XRD等手段,对不同烧结温度下制备的陶粒支撑剂材料进行了显微结构分析和物相表征;探讨了烧结温度对陶粒支撑剂材料的抗压强度、体积密度、显气孔率和线收缩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低密度莫来石质陶粒支撑剂材料的烧结温度范围应为1400~1450℃;(2)主晶相为莫来石和α-石英,在烧结温度范围内,莫来石和石英相基本发育完全,显微结构致密,力学性能优良。 微波固相法与常规高温固相法制备镁铝尖晶石粉体的对比研究 陶瓷学报 2014 05 以MgO和Al 2 3 2 4 2 4 2 4 2 4 2 4 成型压力对Al 2 O 3 -TiC Fe基金属陶瓷材料致密度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陶瓷学报 2014 05 以TiC粉,C粉,Mn粉,Ni粉,Mo粉,Cr粉,还原Fe粉和α-Al 2 3 2 3 2 3 传统窑炉烧成中的 多元气氛 及其对陶瓷呈色的影响研究 陶瓷学报 2014 05 陶瓷在烧制过程中,窑内气氛对陶瓷的外观呈色和质量方面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大量有关资料、文献的查阅与归纳分析,认识到的将窑炉气氛简单划分为氧化、还原气氛难以充分阐释其对陶瓷品质的影响规律与机制,本文提出了窑炉烧成中“多元气氛”的概念,同时从实证的角度,以陶瓷中使用最多且对气氛最敏感的Fe,Cu系列色釉为具体对象,分别将其置于在烧制过程中产生不同气氛的气窑、柴窑内以相同或相似的制度烧成以认证“多元气氛”对陶瓷制品呈色的影响。 SHS金属板件陶瓷涂层的研究进展 中国陶瓷 2014 10 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是制备复合材料的新方法,该方法制备的金属板件陶瓷涂层具备优异的机械性能。概述了自蔓延高温合成技术制备金属板件陶瓷涂层的基本原理,综述了三种以SHS为基础的金属板件陶瓷涂层的制备方法,并对SHS金属板件陶瓷涂层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熔盐反应法低温制备TiC涂层炭纤维的工艺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0 以金属钛粉为钛源,液相熔盐作为反应介质,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反应制备了TiC涂层炭纤维。探讨了熔盐组成、熔盐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与涂层厚度和形貌之间的关系。通过XRD和SEM分析表明:熔盐组成对涂层厚度和形貌具有重要影响,在KCl-LiCl-KF熔盐介质中制备的TiC涂层厚度随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延长而增大,随熔盐用量的增加先增后降;炭纤维表面TiC涂层的生长过程受钛在涂层中的扩散控制,反应活化能为90.3 KJ/mol。 Li Mg共掺对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 中国陶瓷 2014 10 通过sol-gel旋涂法在抛光石英玻璃衬底上制备了不同Li,Mg掺杂浓度的ZnO薄膜,并使用XRD、SEM、UV-VIS等测试手段分析研究了不同Li,Mg掺杂浓度对ZnO薄膜微观结构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Li,Mg掺杂后,薄膜仍保持六角纤锌矿结构,并有利于沿(002)方向择优生长,由SEM图可知随着Li,Mg的掺入,薄膜结晶质量、薄膜致密度、表面平整度以及薄膜晶粒均匀性有着明显的改善;在光学上,Li,Mg共掺对于薄膜透过率影响不明显,透过率均大于80%,并且Li,Mg共掺后使得薄膜禁带宽度增大。 沉淀法制备超高致密度GZO陶瓷靶材用纳米氧化镓 中国陶瓷 2014 10 为开发适合制备ZGO靶材的超细β-Ga 2 3 2 3 快速淬冷方式对高温合成负膨胀ZrW 2 O 8 陶瓷材料的影响 中国陶瓷 2014 10 以分析纯氧氯化锆和仲钨酸铵为原料,研究了合成负膨胀ZrW 2 8 2 8 -6 -1 -6 -1 Al 2 O 3 / ZrO 2 复相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抗热震性能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0 以纳米Al 2 3 2 2 3 2 2 3 2 CaO SiO 2 对复合尾矿制备玻璃陶瓷性能的影响 中国陶瓷 2014 10 以陕南金尾矿为主要原料,以白云鄂博低品位尾矿代替外加晶核剂,采用熔融法制得复合尾矿玻璃陶瓷材料。利用DTA、XRD、SEM等测试手段,研究不同CaO/SiO 2 2 2 2 3 成型压力对低温制备氧化铝多孔陶瓷性能的影响 中国陶瓷 2014 10 以电熔氧化铝为原料、磷酸二氢铝为粘结剂,通过模压成型低温制备了氧化铝多孔陶瓷。研究了成型压力对氧化铝多孔陶瓷体积密度、孔隙率、线收缩率、力学性能与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成型压力的增加,多孔陶瓷体积密度逐渐增大,孔隙率和线收缩率逐渐降低,而抗折强度则逐渐增大。成型压力从200MPa上升至600MPa时,体积密度从2.62g/cm 3 3 注凝成型在高温结构陶瓷领域的研究进展 中国陶瓷 2014 11 主要概述了部分高温结构陶瓷的注凝成型工艺原理及影响因素、单体体系的发展、浆料分散剂的选择、用量及种类应用、陶瓷素坯表面起皮和干燥理论,分析了分散剂对陶瓷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简要介绍了高温结构陶瓷注凝成型工艺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 溶胶凝胶法制备La掺杂介孔二氧化钛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1 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不同La/Ti的摩尔比掺杂的La 3+ 2 3+ 2 2 3+ 2 3+ Ce掺杂SrBi 2 Nb 2 O 9 系铋层状压电陶瓷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1 采用传统固相法制备了SrBi 2 2 9 Q m 得到显著提高。当x=0.15时,样品各项综合性能达到最佳值:压电常数 d 33 k p =7.1%,机械品质因数 Q m =1056,居里温度 T c =440℃。 高温固相法制备B 4 C-Al复合陶瓷及其物相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1 为研究不同温度下B 4 4 4 2 3 2 3 3 48 2 4 3 2 3 Nd YAG透明陶瓷的制备及表征 中国陶瓷 2014 11 以Al 2 3 2 3 2 3 3+ 3+ Al 2 O 3 / ZrO 2 复合金属陶瓷模具材料的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1 以微米Al 2 3 2 2 3 2 2 3 2 1/2 2 TiC TiN复合陶瓷刀具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 中国陶瓷 2014 11 以微米TiC和TiN为主要原料,以微米Cr、Ni以及Co为添加剂,采用真空热压烧结工艺制备了TiC/TiN复合陶瓷刀具材料。测试和分析了烧结样品的相对密度、弯曲强度、断裂韧性以及硬度性能。结果表明,当微米TiC添加量(质量百分数)为48%,TiN为16%,Cr为7.2%,Ni为21.6%以及Co为7.2%时,所制备的复合陶瓷刀具材料性能最佳,相对密度值为95.2%,弯曲强度575MPa,断裂韧性为9.32MPa·m 1/2 2 工艺参数对溶剂热合成纳米氮化钛粉体的影响 中国陶瓷 2014 11 以叠氮化钠和四氯化钛为原料,以甲苯为溶剂,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立方相的纳米氮化钛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分析(SEM)对合成粉体的相组成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为350℃时最佳合成条件为NaN 3 4 2
文章来源:《硅酸盐通报》 网址: http://www.gsytb.cn/qikandaodu/2021/0715/536.html
上一篇: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六十一
下一篇:国内工业陶瓷文献题录及文摘五十八